龅
拼音 [bāo] 注音ㄅㄠ
繁体 总笔画13画
简体部首齿部 部外笔画5画
总笔画 13画
五笔HWBN 仓颉YUPRU
郑码IORY 四角27712
结构左右
区位8621
统一码9F85
笔顺丨一丨一ノ丶フ丨ノフフ一フ
基本解释

基本字义

龅(齙)bāo(ㄅㄠ)

⒈  突出唇外的牙齿:龅牙。

统一码

龅字UNICODE编码U+9F85,10进制: 40837,UTF-32: 00009F85,UTF-8: E9 BE 85。

龅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(CJK Unified Ideographs)。

龅字收录于 现通表

异体字

?

详细解析

基本词义

bāo

〈形〉

牙齿突露在唇外 [buck-toothed]。如:龅齿(突出唇外的牙)

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 龅

齙【亥集下】【齒部】 康熙筆画:20画,部外筆画:5画

《玉篇》步交切《集韻》蒲交切,?音庖。《玉篇》齒露也。

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 龅

齙【亥集下】【齒部】 康熙筆画:20画,部外筆画:5画

《玉篇》步交切《集韻》蒲交切,?音庖。《玉篇》齒露也。

说文解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