谹
拼音 [hóng] 注音ㄏㄨㄥˊ
总笔画11画
简体部首谷部 部外笔画4画
总笔画 11画
五笔WWKC 仓颉CRKI
郑码OOGZ 四角84632
结构左右
统一码8C39
笔顺ノ丶ノ丶丨フ一一ノフ丶
基本解释

基本字义

hóng(ㄏㄨㄥˊ)

⒈  山谷中的回声。

⒉  宏大:“必将崇论谹议,创业垂统,为万世规。”

统一码

谹字UNICODE编码U+8C39,10进制: 35897,UTF-32: 00008C39,UTF-8: E8 B0 B9。

谹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(CJK Unified Ideographs)。

异体字

??

详细解析

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 谹

谹【酉集中】【谷部】 康熙筆画:11画,部外筆画:4画

《韻會》同?

大聲也。《揚子·法言》或問大聲,曰:非雷非霆,隱隱谹谹。

通作閎。《前漢·司馬相如傳》崇論谹議。《師古曰》谹,深也。《史記》作閎。

说文解字

?【卷十一】【谷部】

谷中響也。从谷厷聲。戶萌切

说文解字注

?)谷中響也。此與宖、屋響也義近。攷工記。其聲大而宏。司農注。謂聲音大也。引申爲凡大之偁。史記司馬相如傳。必將崇論谹議。从谷。厷聲。戸萌切。古音在六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