具足戒

词典名字:

具足戒

词典发音:

jù zú jiè

注音:

ㄐㄩˋ ㄗㄨˊ ㄐㄧㄝ ˋ

词典解释

具足戒[ jù zú jiè ]

⒈  佛教名词。僧尼受戒律之称。意谓戒条圆满充足,故名。其戒条数量,不尽一致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佛教名词。僧尼所受戒律之称。意谓戒条圆满充足,故名。其戒条数量,不尽一致。 中国 汉 族僧尼依据《四分律》受戒,比丘戒有二百五十条,比丘尼戒有三百四十八条。

唐 玄奘 《大唐西域记·拘尸那揭罗国》:“善贤 闻已,心浄信解,求入法中,受具足戒。”
唐 黄滔 《龟洋灵感禅院东塔和尚碑》:“旋将西游,受具足戒于 襄州 龙兴寺。”
亦省作“具戒”。 唐 玄奘 《大唐西域记·梵衍那国》:“及 阿难 之度出家也,其衣变为法服,及受具戒,更变为九条僧伽胝。”
秦观 《圆通禅师行状》:“天禧 二年,普度天下僧,遂落髮受具戒。”

网络百科

具足戒

  • 佛教的具足戒是比丘、比丘尼受持的戒律,因为这些戒律与十戒相比,戒品具足,所以称具足戒。关于具足戒的条目,虽然各地都有不同,但大致内容是相同的。
  • 具足戒是比丘、比丘尼受持的戒律,根据《四分律》,比丘的“具足戒”有250条,比丘尼的具足戒有348条,共分为8大类:
  • 一、波罗夷,指戒律中的根本罪或极大之罪,犯此类戒者要被逐出僧团。
  • 二、僧残,指比波罗夷轻一些的罪行,僧残的意思就是犯此类戒者还有残余的法命。
  • 三、不定,是指已经犯戒但犯戒程度还不明确的行为。
  • 四、舍堕,是指由于贪心而追求财物的行为。
  • 五、单堕,是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小戒。
  • 六、波罗提提舍尼,意译为“悔过”,是轻微的过失,主要涉及佛教关于饮食等方面的规定,犯此戒者只需向一僧忏悔即可。
  • 七、众学,是较轻的过失,所涉及的是有关服装、食事、威仪等极细微的事情。
  • 八、灭诤,是为裁断有关僧尼犯戒等之诤议而设的七种方法,称之七灭诤法。
  • 近音词、同音词
  • jù zú jiè具足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