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军

词典名字:

三军

词典发音:

sān jūn

注音:

ㄙㄢ ㄐㄩㄣ

成语繁体:

三軍

词典解释

三军[ sān jūn ]

⒈  军队的统称。

三军过后尽开颜。——毛泽东《七律·长征》

the army;

⒉  古时指中军、上军下军或中军、左军、右军。现指陆军、空军、海军。

the three armed services;

引证解释

⒈  周 制,诸侯大国三军。中军最尊,上军次之,下军又次之。一军一万二千五百人,三军合三万七千五百人。

《周礼·夏官·司马》:“凡制军,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。王六军,大国三军,次国二军,小国一军。”

⒉  军队的通称。

《论语·子罕》:“三军可夺帅也,匹夫不可夺志也。”
《汉书·灌夫传》:“魏其 言 灌夫 父死事,身荷戟驰不测之 吴 军,身被数十创,名冠三军。”
唐 章孝标 《淮南李相公绅席上赋春雪》诗:“朱门到晓难盈尺,尽是三军喜气消。”
《说唐》第一回:“﹝ 晋王 ﹞将宫内之物,给赏三军,班师回朝。”
毛泽东 《长征》诗:“更喜 岷山 千里雪,三军过后尽开颜。”

⒊  古代指步、车、骑三军。今亦称海、陆、空军为三军。

六韬·战车》:“步贵知变动,车贵知地形,骑贵知别径、奇道,三军同名而异用。”

⒋  三围。

《管子·参患》:“故凡用兵之计,三惊当一至,三至当一军,三军当一战。”
陶鸿庆 《读诸子札记·管子二》:“‘’之本义为‘’,后世遂为师旅之通名……‘三军当一战’者,言三围当一战也。”

网络百科

三军

  • 提起“三军”,现代的概念是指陆、海、空三军。而在中华文化中“三军”的说法起源于春秋时期骑马打仗的前、中、后三个兵种,这与现代陆、海、空三军的实质意义完全不同。
  • 古代所说的三军是指骑马打仗的前、中、后三军。前军一般是先锋营负责开路(架桥、修路)、侦察、应付小规模的战斗,带部分军需物资。中军就是统帅所处的大军有当时作战的大部分作战兵种(骑兵 步兵)。后军主要就是全军的主要军用物资、工匠、以及大量的民工等。
  • 近音词、同音词
  • sān jūn三君
  • sān jūn三军
  • sàn jūn散军
  • sān jùn三俊
  • sǎn jūn伞菌
  • sān jūn三軍
  • sàn jūn散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