锣
拼音 [luó] 注音ㄌㄨㄛˊ
繁体 总笔画13画
简体部首钅部 部外笔画8画
总笔画 13画
五笔QLQY 仓颉OPWLN
郑码PLRS 四角86727
结构左右 电码7017
区位3464
统一码9523
笔顺ノ一一一フ丨フ丨丨一ノフ丶
基本解释

基本字义

锣(鑼)luó(ㄌㄨㄛˊ)

⒈  一种乐器,铜制,像盘,用槌子敲打出来:锣鼓经(戏曲打击乐各种谱式的泛称)。锣鼓喧天。紧锣密鼓。

统一码

锣字UNICODE编码U+9523,10进制: 38179,UTF-32: 00009523,UTF-8: E9 94 A3。

锣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(CJK Unified Ideographs)。

锣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

异体字

?

汉英互译

gong

详细解析

基本词义

luó

〈名〉

(1) 带卷边的青铜圆盘 [gong],通常用槌子击打就发出柔和而洪亮、能传得很远的声音

鸣锣聚众。——《广东军务记》

(2) 又

鸣锣会集。

鸣锣传递。

常用词组

锣槌、锣鼓、锣鼓喧天、锣齐鼓不齐

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 锣

鑼【戌集上】【金部】 康熙筆画:27画,部外筆画:19画

《廣韻》魯何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良何切《正韻》郞何切,?音羅。《廣韻》鈔鑼,器也。《正字通》築銅爲之,形如盆,大者聲揚,小者聲殺。樂書有銅鑼。自後魏宣武以後,有銅鈸沙羅,沙羅卽䤬鑼。《六書故》今之金聲,用於軍旅者。亦以爲盥盆。

说文解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