跁
拼音 [bà] [páo] 注音ㄅㄚˋ ㄆㄠˊ
总笔画11画
简体部首足部 部外笔画4画
总笔画 11画
五笔KHCN 仓颉RMAU
郑码JIYI 四角67117
结构左右 电码6401
统一码8DC1
笔顺丨フ一丨一丨一フ丨一フ
基本解释

基本字义

bà(ㄅㄚˋ)

⒈  〔跁跒〕不肯前。

⒉  〔跁踦〕矮人。

统一码

跁字UNICODE编码U+8DC1,10进制: 36289,UTF-32: 00008DC1,UTF-8: E8 B7 81。

跁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(CJK Unified Ideographs)。

异体字

?

详细解析

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 跁

跁【酉集中】【足部】 康熙筆画:11画,部外筆画:4画

《廣韻》傍下切《集韻》部下切,?音罷。跁跒,行貌。《玉篇》跁跒,不肯前。《李建勳詩》跁跒爲詩跁跒書。

《集韻》蒲巴切,音爬。《類篇》跁跒,蹲也。

《廣韻》白駕切,音?。跁踦,短人。

《集韻》步化切,音杷。《類篇》矲?,短貌。矲,或作跁。《正字通》跁爲俗增,無意義。今俗謂小兒匍匐曰跁。

说文解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