痵
拼音 [jì] 注音ㄐ一ˋ
总笔画13画
简体部首疒部 部外笔画8画
总笔画 13画
五笔UTBD 仓颉KHDD
郑码TMYA 四角00147
结构左上包围 电码8808
统一码75F5
笔顺丶一ノ丶一ノ一丨ノ丶フ丨一
基本解释

基本字义

jì(ㄐ一ˋ)

⒈  心跳太快、太强或不规则的病:“使我至今病痵。”

⒉  古同“悸”。

统一码

痵字UNICODE编码U+75F5,10进制: 30197,UTF-32: 000075F5,UTF-8: E7 97 B5。

痵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(CJK Unified Ideographs)。

异体字

详细解析

基本词义

〈动〉

因惊恐害怕而心动、气不定 [palpitation]

痵,气不定也。从疒,季声。——《说文》

痵,病也。——《广雅》

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 痵

痵【午集中】【疒部】 康熙筆画:13画,部外筆画:8画

《唐韻》《集韻》?其季切,音悸。《說文》气不定也。《玉篇》心動也。亦作悸。《廣韻》病中恐也。

说文解字

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 痵

痵【午集中】【疒部】 康熙筆画:13画,部外筆画:8画

《唐韻》《集韻》?其季切,音悸。《說文》气不定也。《玉篇》心動也。亦作悸。《廣韻》病中恐也。

说文解字

痵【卷七】【疒部】

气不定也。从疒季聲。其季切

说文解字注

(痵)气不定也。心部曰。悸、心動也。義相近。玉篇曰。痵亦作悸。从?。季聲。其季切。十五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