棙
拼音 [lì] [liè] 注音ㄌ一ˋ ㄌ一ㄝˋ
总笔画12画
简体部首木部 部外笔画8画
总笔画 12画
五笔SYND 仓颉DHSK
郑码FWGS 四角43984
结构左右
统一码68D9
笔顺一丨ノ丶丶フ一ノ一ノ丶丶
基本解释

基本字义

lì(ㄌ一ˋ)

⒈  〔机棙〕机关,如“刻木为鹤,大如小驷,羁辔中设棙棙,人或逼之,奋然飞动。”

⒉  弹奏琵琶等时拨动弦的东西。

统一码

棙字UNICODE编码U+68D9,10进制: 26841,UTF-32: 000068D9,UTF-8: E6 A3 99。

棙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(CJK Unified Ideographs)。

详细解析

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 棙

棙【辰集中】【木部】 康熙筆画:12画,部外筆画:8画

《集韻》《類篇》《韻會》?郞計切,音荔。《集韻》琵琶,其撥曰棙。

關棙,機棙也。《廣記》唐韓志和雕木爲鸞鶴,置機棙于腹中,發之則飛。

《集韻》《韻會》?力結切,音裂。木名。《本草》作綟。善破血。

紾也,捋也。《韓愈·送窮文》棙手覆羹。

说文解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