帓
拼音 [mò] [wà] 注音ㄇㄛˋ ㄨㄚˋ
总笔画8画
简体部首巾部 部外笔画5画
总笔画 8画
五笔MHGS 仓颉LBDJ
郑码LIAF 四角45290
结构左右
统一码5E13
笔顺丨フ丨一一丨ノ丶
基本解释

基本字义

mò(ㄇㄛˋ)

⒈  头巾:“皇后御绛帓。”

⒉  带子:“箱箧馈巾帓。”

统一码

帓字UNICODE编码U+5E13,10进制: 24083,UTF-32: 00005E13,UTF-8: E5 B8 93。

帓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(CJK Unified Ideographs)。

异体字

详细解析

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 帓

帓【寅集中】【巾部】 康熙筆画:8画,部外筆画:5画

《五音集韻》莫撥切,音末。《玉篇》巾也。《正字通》幧頭也。亦作鞨。《列子·湯問篇》北國之人,鞨巾而裘。

《廣韻》帶也。

《類篇》足衣也。

《廣韻》莫鎋切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莫轄切,?蠻入聲。義同。

说文解字

韤【卷五】【韋部】

足衣也。从韋蔑聲。望發切〖注〗臣鉉等曰:今俗作韈,非是。

说文解字注

(韤)足衣也。左傳曰。褚師聲子韤而登席。謂燕禮宜跣也。从韋。蔑聲。望發切。十五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