姍
拼音 [shān] [shàn] 注音ㄕㄢ ㄕㄢˋ
总笔画8画
简体部首女部 部外笔画5画
总笔画 8画
五笔VMAH 仓颉VBT
郑码ZMLE 四角47440
结构左右 电码1194
统一码59CD
笔顺フノ一丨フ丨丨一
基本解释

基本字义

shān(ㄕㄢ)

⒈  同“姗”。

统一码

姍字UNICODE编码U+59CD,10进制: 22989,UTF-32: 000059CD,UTF-8: E5 A7 8D。

姍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(CJK Unified Ideographs)。

姍字收录于 标准字体

异体字

?

详细解析

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 姍

姍【丑集下】【女部】 康熙筆画:8画,部外筆画:5画

〔古文〕㛽《廣韻》蘇干切《集韻》相干切,?音山。好也。一曰誹也。《前漢·異姓諸侯王表》秦自任私,智姍笑三代。

《集韻》師姦切,音刪。

所晏切,音訕。義?同。

鋪官切,音潘。醜也。

簫前切,音先。姍姍,行貌。《前漢·外戚傳》立而望之,偏何姍姍其來遲。

桑葛切,音躠。婦人行衣曳地貌。《司馬相如·上林賦》便姍嫳屑。

说文解字

姍【卷十二】【女部】

誹也。一曰翼便也。从女,?省聲。所晏切〖注〗㛽,古文。

说文解字注

(姍)誹也。漢書。姍笑三代。說者謂卽訕字也。从女。刪省聲。所晏切。十四部。一曰翼?也。未聞。